生理成熟尤其轉色正常的菌筒,經溫差、濕差和光的刺激,就會自然形成菇蕾。催蕾出菇應掌握好以下要點:
1.溫差刺激 利用北方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點,通過白天采光增溫、晚上揭膜通風,棚內、外的溫差可達10℃以上。通過連續3~5天的冷暖、干濕和暗亮光線的同步刺激,菌筒表層出現白色裂紋,菇蕾就從裂紋中長出。
2.濕度控制 濕度包括兩方面:一是菌筒含水量,二是空間相對濕度。菌筒含水量應控制在50~55%。超過65%與低于40%均不利于出菇。含水量可用菌筒原重量與失水之后的重量相比較,如重量減輕15~20%左右,無需補充水分;若減輕25~30%則應適時補水;減輕30%以上,必須補水。否則菇體長勢減弱,造成減產。采用注水法補充水分到50%,注水應選擇在晴天午后進行。
在催蕾階段須注意棚內空間的保濕增濕,早晚噴水,勤噴少噴,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80~90%,即棚內薄膜上有一層水珠為適。需要指出,生產花菇一般不脫袋,脫袋的菌筒雖然也能形成花菇,但很難協調菌棒保濕與干燥催花的矛盾。